资本市场的无序与秩序重构
2019年7月8日,华泽退(000693.SZ)正式从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成为A股市场又一家黯然退市的上市公司,这家曾被称为"最穷上市公司"的企业,账面上仅剩53元现金的荒诞现实,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华泽退的案例绝非孤例,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资本市场的无序乱象与秩序重构的迫切需求。
华泽钴镍的前身*ST聚友,在2013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华丽转身,却很快陷入财务造假的泥潭,据证监会调查,2013-2015年间,华泽钴镍累计虚增营收近20亿元,虚构利润近3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财务骗局——通过伪造银行单据、虚构交易背景、隐瞒关联交易等手段粉饰报表,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涛等人通过上百个关联方账户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13.29亿元,将上市公司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提款机"。
华泽退的命运轨迹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短板,尽管近年来证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但"上市圈钱-掏空公司-金蝉脱壳"的资本游戏仍在某些角落上演,退市制度执行不力、违法成本偏低、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客观上为某些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当一家上市公司可以连续多年通过财务造假欺骗市场,当大股东可以肆无忌惮地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而不受严惩,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会出现严重扭曲。
但我们也应看到积极的变化,随着科创板注册制试点成功并向创业板推广,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违法成本,集体诉讼制度开始破冰,退市新规日趋严格,2019年以来,A股已有超过80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这一数字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华泽退等案例的警示作用正在转化为制度优化的动力,市场"进出有序、优胜劣汰"的生态逐渐形成。
华泽退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贪婪与监管的典型样本,它告诫我们:资本市场不能成为投机者的乐园,而应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当一家上市公司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当财务报表变成"精心编织的谎言",受损的不仅是中小投资者,更是整个市场的公信力,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监管利剑高悬,需要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更需要从华泽退这样的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持续完善基础性制度,让市场真正发挥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华泽退,TP官方提供:www.bjwulings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