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长生股吧”:虚拟空间中的集体情绪与资本市场的荒诞叙事
在中国股市这个充满戏剧性的舞台上,"ST长生股吧"曾是一处奇特的数字景观,当长生生物因疫苗造假事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长生"后,这个本应门可罗雀的股票论坛却异乎寻常地活跃起来,数以万计的散户投资者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交换信息、发泄情绪、抱团取暖,甚至上演了一出中国资本市场罕见的"末日轮"炒作,这段荒诞的股吧叙事,不仅折射出A股市场特殊的投机文化,更成为观察中国散户心理与市场非理性的绝佳样本。
ST长生股吧的狂热首先暴露了A股市场投机文化的深层病灶,按照常理,一家因重大违法面临强制退市的公司,其股票理应被市场抛弃,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退市整理期的30个交易日内,ST长生股价却经历了从跌停到涨停的戏剧性反转,股吧中充斥着"赌一把""末日轮机会"的言论,一些投资者甚至将这种炒作美化为"为国接盘"的豪举,这种非理性行为背后,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炒小炒差"陋习,部分投资者迷信"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扭曲逻辑,将明显违反市场基本原则的投资行为合理化。 https//:www.gzsjgc.com
股吧中的集体情绪发酵呈现了典型的"信息茧房"效应,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里,乐观情绪通过高频互动不断强化,形成了与外界判断完全隔离的认知泡沫,有研究者爬取该股吧数据发现,随着股价异常波动,帖文中"机会""暴涨"等词汇出现频率显著提升,而"风险""退市"等关键词却被人为淡化,这种群体性认知偏差导致许多散户投资者选择性忽视公司基本面和监管风险,沉浸在自我构建的投机叙事中不能自拔,当最终退市成为现实时,大多数参与者成为这场集体狂欢的埋单者。
从更宏观视角看,ST长生股吧现象揭示了资本市场道德风险的结构性困境,疫苗造假本质上是对公共健康的严重威胁,理应受到市场唾弃,但现实中,部分投资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惊人的冷漠,只关注短期价差机会,这种"道德脱钩"现象反映出资本市场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大缺陷,当利润动机完全压倒社会责任时,市场就异化为纯粹的赌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非理性炒作能够持续相当长时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市场惩戒机制的滞后与失灵。
ST长生最终以强制退市收场,但其股吧留下的数字足迹却成为珍贵的市场心理学案例,监管机构随后加强了对退市股异常交易的监控,完善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应当成为反思投资理念的契机——健康的市场生态需要价值投资文化的培育,而非赌博心态的蔓延,那些曾在股吧里热烈讨论"抄底战术"的投资者或许已经明白:在资本市场中,与基本面和法律法规对赌,最终输掉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对市场规则的起码敬畏。
ST长生股吧的兴衰史提示我们,资本市场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更需要投资文化的深层变革,当投资者能够理性看待风险、企业真正重视社会责任、监管保持足够敏锐时,类似的市场荒诞剧才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那些曾经活跃在ST长生股吧里的ID,或许正在其他股票论坛继续着他们的故事,但这段经历应该留下一份集体记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炒作,终归只是一场虚幻的数字游戏。